时间:2020.4.16第三、四节课
地点:东阶梯教室
参加人:全体化学教师(高二期初考试几位老师监考)
主要内容:
一、学习教务处、教科室有关工作计划
二、学习市教研室高中三个年级化学教学建议
三、讲座《“一核四层四翼”新评价体系下的化学教学》
活动过程:
㈠ 梁书军带领大家学习了教务处、教科室本学期工作计划,提出各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,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。每位老师在思想上以高尚人格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自己,立足现实,爱岗敬业,在2020年中树立更好的形象。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的新动向,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化学学科教学科研工作,争取在研究性学习、校本科研方面有所突破,将教学教育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,提升成文字,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。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教研室举办的各种竞赛,在竞赛中得以迅速成长,真正成为可依靠的力量。
㈡ 学习市化学学科建议:
高一建议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:第一学期教完必修化学1,每周可安排4课时;第二学期教完必修化学2,每周可安排4课时。
高二建议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:选修化学的学生:第一学期学完《有机化学基础》、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;第二学期学《化学反应原理》
2019~2020学年度期末市统测范围:
高一:第一学期(2020年1月):化学必修1
第二学期(2020年7月):化学必修2,同时兼顾必修1
高二:第一学期(2020年1月):参加省学业水平测试
第二学期(2020年7月):《化学反应原理》
高三:本学期受疫情影响,开学推迟近2个月。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,教学内容、考试要求没有变,这就要求在剩下的3个月时间内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,并做好高考复习工作。高三化学教学以复习教学为主,每周可安排5~6课时。采取“诊断式”探查加“点穴式”突破的方法,从事专题复习和综合模拟训练,加强对重点内容,高考热点内容的剖析,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,同时进行模拟考试及考前指导,心理疏导等,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。具体做法建议如下:
一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
二、注重提升能力
三、不断改进教学、学法
四、合理使用复习资料,广泛收集高考信息
五、指导学生构建解题思路
结合市教研室高三模拟考试计划,我校高三模拟考试安排如下:
4.23-4.24
5.6-5.7(南通大市模拟考)
5.21-5.22
6.3-6.5(三模)
㈢梁书军开设关于《“一核四层四翼”新评价体系下的化学教学》
1、什么是“一核四层四翼”
“一核”是高考的核心功能,即“立德树人、服务选才、引导教学”,回答“为什么考”的问题;“四层”为高考的考查内容,即“核心价值、学科素养、关键能力、必备知识”,回答“考什么”的问题;“四翼”为高考的考查要求,即“基础性、综合性、应用性、创新性”,回答“怎么考”的问题。
2、“四层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?
a、核心价值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,心理甭管怎么想,不同意课本上写的,千万别忘卷子上写,一定要憋在肚子里。
b、必备知识没有什么可说的,就是字面意思。把该学的都学明白,该会的都学会就对了,这个相信大家都懂。
c、学科素养说白了就是学的知识,要能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。落实到卷面上就是,甭管考什么知识点,都要“穿”一件描述生活场景和前沿科技的衣服。这就造成了理科考试阅读量大幅度增加,理解题目的难度加大。
d、关键能力包括了独立思考、逻辑推理、信息加工、语言表达等等……当然都很好,但是对于考生有什么影响呢?
3、“四翼”,通过明确“基础性、综合性、应用性、创新性”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,回答了“怎么考”的问题。
“基础性”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、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。
“综合性”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、思想方法,多角度观察、思考,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“应用性”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、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,学以致用,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“创新性”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,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。
“一核”是总体框架,“四层”“四翼”是有机组成部分,共同构成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。
我们在化学必修教学中,要转变教学观念。
1.更加关注必备知识的教学,突出基础性
思考:必修有机部分教学如何把控容量和难度?
2.更加关注关键能力的教学,突出综合性
思考:如何理解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的教学价值?
3.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,突出应用性
思考:如何理解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之间的关系?
4.更加关注核心价值的落地,突出创新性
思考:如何将“一核、四层、四翼”与学科进行圆融?
……